这是继2024年9月产品负责人张前川淡出后,Minimax再次出现高管变动。
魏伟是MiniMax的合伙人、副总裁,负责To B方向的商业化业务,特别是国内API业务。
但Deepseek强势冲击下,市场大部分言论对于AI六小龙本就“看人挑担不吃力”……
2024年下半年起,AI独角兽(如MiniMax、零一万物)因技术迭代成本高、商业化不及预期,核心人才回流大厂趋势其实已经愈发明显。
下半年后半场,大厂主导力也在不断增强,字节、阿里、腾讯通过高薪和战略级招聘吸纳顶尖人才,例如周畅(阿里→字节)、吴永辉(谷歌→字节)……
从整体AI大模型领域的技术方向战略方向来看,大家都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大厂侧重应用端突破(如阿里AI To C、腾讯混元大模型),创业公司转向细分场景验证(如MiniMax聚焦模型能力分级)。
而这一系列的推进与改变,对于这个极其依赖人才的行业;我们也许能从高端技术人员的来回摇摆选择中,窥见一些细节……
2024上半年创业公司抢人白热化-天价薪酬与股权争夺:2024年初,MiniMax、月之暗面等头部创业公司以“年薪200万+股权”争夺顶尖人才。
例如,脉脉曾有网友传出商汤科技某NLP团队负责必威登录网址人被挖角至零一万物,总包估必威登录网址值超千万元。
2024上半年高校人才争夺战也是激烈澎湃:智谱AI、百川智能与清华、北大等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提前锁定博士生资源。
在校招会上智谱AI创始人张鹏公开表示:“2024年应届博士生的起薪较2023年上涨40%。”
到了下半年,大厂反攻,人才回流潮也初现,首当其冲就是字节跳动“闪电战”:2024年9月,字节跳动大模型团队(Seed)单月扩招300人,挖走阿里达摩院大模型团队核心成员周畅(原通义千问技术负责人)及5名高级算法工程师。
华为也启动“诺亚方舟计划”,设立专项基金,针对AI框架、多模态大模型领域人才,提供“薪资上浮50%+深圳人才房”组合福利,吸纳中科院自动化所、腾讯优图实验室多名研究员。
有人喜就有人愁,创业公司离职潮也从彼时开始。首先是明星团队出现动荡,2024年11月,月之暗面联合创始人周昕宇离职,加入OPPO研究院;
同时商业化压力也在默默倒逼裁员,六小龙中有两家公司因融资受阻,裁撤20%-30%的非核心技术岗位,重点转向To B场景落地。
2025年初,由于DeepSeek开源模型提供“免费平替”,再一次极大挤压了ToB付费市场。
阿里“AI First”组织重构,2025年1月,阿里整合达摩院、淘天集团AI团队,成立独立AI公司“通义智能”,原达摩院副院长周靖人出任CEO,首批招募超500人,主攻AI Agent与电商场景结合。
腾讯联合商汤、科大讯飞等企业成立大模型联盟(“混元生态联盟”),定向吸收创业公司人才。
原MiniMax语音团队负责人刘哲携12人加入腾讯,负责多模态交互研发。
2025年2月,小米机器人实验室以“期权+项目分红”模式,挖角字节跳动AI Lab机器人感知算法团队负责人张凯;大疆创新成立“具身大模型研究院”,招聘需求同比激增300%。
同时,AI制药也开始跨界抢人,晶泰科技、英矽智能等AI制药企业开出“算法岗薪资上浮80%”条件,争夺百度、华为的生物计算团队人才。
据悉,大模型人才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实体产业迁移,懂垂直场景的“AI+行业”复合型人才薪资溢价将达50%以上。
从数据上来看,2024年全球AI领域融资额同比下降35%,能看出投资人更关注短期商业化能力,也在倒逼创业公司裁撤“烧钱”部门……
而截至今天,“大模型六小虎”中已有三家接入DeepSeek,也迫使企业、投资方纷纷开始重新评估商业模式……
当资本泡沫逐渐消散,真正具备技术深度与商业嗅觉的“π型人才”(技术+行业+管理),将成为决定下一代AI竞争格局的核心变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西媒:曼联曾多次联系哈维,让他接手球队;ESPN:曼联将为马兹拉维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能否继续出战
机票价格大跳水!多个城市热门航线元卖上海迪士尼山寨VIP套餐!被判部分退款
苹果 AirTag 2 被曝于 5~6 月发布,预计将带来多项技术升级
英特尔韩国首发i5-14600K/KF“超值套装”,比传统盒装版本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