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一条新政在微博上的阅读量迅速突破千万,登上微博热搜榜第六位:
这项由深圳共青团首创的人才服务项目,历经12年实践,已成为全国青年人才政策标杆。
此次升级不仅延长了毕业生求职缓冲期,更折射出深圳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的深层考量:
通过降低青年人才落地成本,强化城市创新活力,为打造全球科创高地积蓄新生力量。
2月23日,深圳新闻办召开“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的新闻发布会。
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透露,深圳为高效毕业生来深求职提供免费住宿天数,将从7天延长到15天。
即将推出的“人才引进入户一件事高效办”,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人才引进入户全流程网上办理,足不出户,最快24分钟成为深圳人。
当95后毕业生拖着行李箱走出深圳北站,他们获得的不仅是15天免费住宿,更是一套完整的机会清单:
正如乐聚机器人CTO所说:在其他城市,我们的工程师需要向政策证明自己,在深圳,是政策在向工程师证明自己。
官方数据显示,深圳民营企业从初创到科创板上市平均仅需13.35年,比全国快1.05年;平均存续期达6年远超全国3.7年水平,更有17%企业存活超十年。
这座创新之城以262.3万民企规模领跑全国,坐拥286家A股上市企业,市值5.1万亿、88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7万高新技术企业及34家独角兽企业,形成全链条创新矩阵。
政府更以2000亿元重大项目推介、免申即享惠企政策、全球市场开拓支持等组合拳。
持续打造全要素产业生态,让深圳成为既能加速企业成长又能护航长远发展的创业沃土。
既依托286家A股上市民企的龙头效应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关核心技术,又向中小微企业开放实验室、科研仪器等资源,还将出台瞪羚、独角兽企业专项政策加速新锐力量崛起。
2024年推动270余项卡脖子攻关,2025年将投入45亿元专项支持算力、模型等研发,对初创企业最高补贴60%算力成本。
以整座城市作为创新试验场,全域开放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应用场景,在医疗康养、工业制造等领域试点新产品,完善首台套设备推广政策。
支持企业主导制定5G、AI等领域国际标准,布局海外研发中心;同步启动开源合伙人计划,打造开放协作的创新生态。
深圳正以系统性改革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创新矩阵,让每个创业梦想都能找到破土而出的阳光雨露。
在这片创新热土上,深圳更以耐心资本为战略支点,用长期主义破解科技长跑难题——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236.61亿元,强度突破6.46%。
其中企业投入占比93.3%,3.7万家企业享受3798亿元研发加计扣除红利,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46.1万人年,构筑起十年磨一剑的硬核底气。
银行业强化科技信贷、保险业开发智能驾驶专属产品、证券业拓宽上市通道,更以前海专精特新专板为枢纽,引导创投机构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2024下半年以来,深圳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多个前沿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从基础科学到产业应用,展现出“源头创新+硬核技术”的双轮驱动格局。
在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生命科学、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深圳的科技实力正加速从“跟跑”向“领跑”跃迁。
深圳两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华为AI大模型实现精准天气预报、南科大突破量子纠错技术,前者将气象预测必威咨询误差降低30%,后者将量子信息存储时间延长超盈亏点16%,为容错量子计算奠定基础。
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深圳正以“双螺旋”式的创新路径,书写中国科技自主化的新篇章。
人形机器人,AI生物制药、云端语音大模型等多种前沿科技,正在加速落地,融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区。
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我想我在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加了。
从高能物理的星辰大海到人工智能的比特洪流,中国科技工作者用双重突破完成世纪接力。
无数基础科学工作、漫长的时间积累、政府企业个人的不断投入,才能引爆真正的科技浪潮。
技术进步总是有内在逻辑,开放、开源、共享始终是关键要素,任何一个国家、企业一旦某个行业里的一家公司处于垄断地位,马上就会变得越来越封闭。
这一轮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产业革命浪潮,特点是高度集中化,并且全面生态化。
作为珠三角核心引擎的深圳,拥有比较完备的应用技术转化基础,为人工智能等科创新技术落地与规模化,提供优质条件。
进入2025年,华为与深度求索在AI产业生态链方面的合作也越扩越大。现在用鸿蒙手机的同学们,打开小艺就能直接和这个国产AI聊天了。
北科瑞声以端侧语音大模型为核心,云端语音大模型为加持,提供软硬一体端侧智能解决方案,重构 AI 端侧人机交互。
公司核心能力是智能语音交互,拥有近千项知识产权,获吴文俊奖等荣誉,参与制定两项国家标准。
公司高速成长得益于深圳优渥创新发展生态,深圳对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力度大,福田区是发展福地,政策支持与园区配套服务助力公司驶入快车道。
逐际动力以具身智能为核心,凭借多项“全球首次”和“中国首次”奠定行业标杆地位。
包括双足机器人野外徒步、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实时地形感知上楼梯、连续大负载搬运及往返跑步等,彰显其在移动操作平台与动态控制领域的绝对优势。
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具身智能与AGI融合,释放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的泛化能力,为全球创新者提供通用化解决方案,重塑人机协作的未来图景。
2024年,乐聚机器人启动位于东太湖度假区的首条人形机器人产线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北汽越野车。
乐聚已经与华为云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探索机器人与大模型、开源鸿蒙系统的融合应用,加速推进具身智能发展。
深圳正用企业定方向、政府配资源的攻坚模式,以全城开放场景加速技术转化,让每个创新火花都能在产业沃野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