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操作人才是企业生产运行的直接操作者和经济效益的直接创造者,也是川港公司向上向新向好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
一直以来,川港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创新完善“生聚理用”人才发展机制,积极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高技能人才成长平台,助推技能人才破圈出道、个个精彩,一批具有终端行业影响力的“川港工匠”逐渐崭露头角,为发展攒足后劲。
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川港公司以建设工匠型操作人才队伍为目标,从顶层设计不断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和上升路径。
全员素质三年提升工作、种子选手成长计划、职业技能竞赛等一系列有力举措陆续落地,“川港学堂+夜校”成为新的交流成长平台。
“我们从高级工中挑选出一批具备参评技师潜力的种子选手,一对一量身定制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构建起层次分明、衔接紧密的人才梯必威官方网站队,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持续进阶与有序传承。”川港公司副总经济师、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主任何人可介绍道。
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在于健全技能人才成长评价体系。川港公司扭住人才评价“牛鼻子”,巧妙融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建立“川港公司+基层单位+班组”三级考核模式,力求全方位打通高技能人才的选拔晋升之路。同时,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核心的薪酬结构体系和激励机制,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高薪。
2024年,1名高级技师凭借深厚技术沉淀和突出贡献荣升为川港公司特级技师,5名高级工成功晋升为技师,高技能人才“蓄水池”不断扩容增量。
高技能人才,既“高”在专业教学打下的扎实基础,又“高”在实践积累掌握的高超本领,加快关键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传承是关键。
“公司为年轻人搭建了良好的学习成长平台,很快他们就会和我们这些老员工一样独当一面。”特级技师蒋成果是新老传承、师带徒的典范。
对蒋成果来说,成为高技能人才没有捷径可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他的培养下,1名徒弟成功获评高级技师,5名徒弟顺利从高级工成长为技师,1名高级工取得“分公司十佳班组长”的殊荣。
川港公司秉持因势而教、按需施培、为用而训的原则,通过“老带新”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帮扶制度,实现师徒双方的“双向奔赴”,关键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实现由“工”到“匠”的转变。
同时,紧密贴合重点业务领域的技能提升需求,引入“以赛促训、以赛代评”模式,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能大赛等活动,为年轻“小匠”们“破圈出道”创造机会。
自2018年以来,川港公司已连续举办三届“输气工、油气管道保护工职业技能竞赛”,197名一线操作员工在各项技能竞赛中大展身手,展现出劳动之美、技能之光。
“作为技术骨干,我们最大的价值就是在岗位中发挥自身专业领域的服务支撑作用。”有着近30年管道保护工作经验的技师唐明志,无论是在技能攻必威官方网站关、技术革新,还是在项目决策及实施过程中,始终秉持深钻细研、执着追求的态度,在生产现场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
2024年,川港公司选送2名高技能人才参加技能认定考评员培训,1名高技能人才参与编制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竞赛理论拓展题,2人参与“广安新桥工业园第二气源管道建设分控大修”“新恒线输气管道安全隐患治理项目”“新桥末站气源管道及场站改造工程”等重点工程改造项目,1人参与分公司“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考评。
与此同时,“城市隔离层建筑外墙燃气管道快速组对器”等4项发明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4篇学术论文在重要期刊发表,这正是高技能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打开创新发展空间的有力实践。
如今,人才之林更加枝繁叶茂,川港公司技能人才成长路线图愈发清晰,“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深入人心,从“技能成才”到“人才强企”,这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渐行渐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