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中国)官方网站 - 专业培养人才

必威咨询:凝心聚力铸英才创新赋能启新程——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以人才强企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必威官方网站

快速导航×

必威咨询:凝心聚力铸英才创新赋能启新程——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以人才强企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2025-07-04 22:40:47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色西勘院”)紧扣“勘研先行、材装并进、高端绿色、产链融合”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四支队伍”建设,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技能传承三大领域协同突破,形成“以人才链驱动创新链,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有色西勘院以“科学家+工程师”“工程师+创新团队”双轮驱动,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高层次人才引领,锻造战略科技力量。精准引才筑巢引凤。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立“高端人才+柔性引智”双轨机制。2024年引进2名院士、5名行业领军人才,尤其是战略领域核心人才刘杰、郝云鹏的加入,使省级“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增至4支,集团级团队1支,公司级4支,形成覆盖矿山治理、智能技术、节能环保等前沿领域的创新集群。协同创新突破瓶颈。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形成“创新-实践-优化”的良性循环,年度技术专利申请量同比增20%。邱爱慈院士指导的“可控冲击波绿色采选技术”团队攻克高功率脉冲技术应用难题,相关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推动矿产开发向绿色低碳转型。2025年3支团队入选秦创原重点项目,聚焦有色金属工业高温污染物智能通风控制、CCUS地热能高效综合利用、放射性有机固废抗积碳催化转化三大技术瓶颈,联合高校产学研力量攻坚突破,推动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升级。梯度激励迸发新引擎。构建梯次化精准激励体系,激发产业科研队伍创新动能,公司实施三级梯队资金支持机制,实行“就高不重复”原则保障资源高效配置;创新推行分期兑付模式,形成“资金支撑-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的全周期正向激励闭环,全面激活“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创新效能。

  现场技术攻坚,破解生产一线难题。标准化流程提质增效。建立“人员遴选-计划制定-申请立项-名单确定-现场实施-过程监督-资料整理-验收考核-成果应用”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2024年组建“工程师+创新团队”5支,获部级施工工法4项,完成现场技术革新1项。聚焦解决现场技术难题、优化工艺流程、降低成本等,完成钻具优化、空气能改造等技术革新。如技术质量部团队通过钻具工法优化,年降成本约400万元。知识沉淀与共享机制。将攻关成果转化为企业标准、专利及论文,2024年参与师带徒结对培养的专业技术骨干发表论文104篇,获专利42件,主编或参编各类标准规范11项,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20项,主持参与各类工程项目3673项;获优秀工程奖254项(省部级以上57项),晋升高级职称18人,通过各类职业资格考试10人次。激励导向赋能创新。将优秀团队成果与省部级工法申报、公司“先进个人/西勘工匠”评选、年度评优加分直接挂钩,打通“创新价值-职业成长”转化通道。

  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成果转化落地。平台共建共享。可控冲击波绿色采选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在邱爱慈院士的指导下,与集团、金钼股份等单位合作,推动“电磁脉冲辐射驱动可控冲击波技术与装备”实现工程化应用,该技术成果获得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跨界协同创新。推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必威登录网址关,提升队伍的专业水平与创新能力;与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运营模式,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数字赋能研发。以“数字化西勘”建设为突破口,以“数据中台+技术中台+业务中台”为支撑,实现了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数字化重构,企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

  有色西勘院以“安全员+岗位工”团队为核心,创新网格化管理,推动安全生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网格化管理,压实安全责任。团队网格化布局。组建“安全员+岗位工”团队98支,构建“安全员为线、岗位工骨干为点”的网格化体系,实现“一人一档”精准管理,隐患排查覆盖率达100%。2024年,通过网格化管理发现并整改隐患197项。班前会融合机制。建立班前例会与团队工作结合制度,纳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交底、风险预警、警示教育制度化融入班前会,强化“安全员+岗位工”协同。举牌验收制度。持续完善生产作业区域危险源数据库,做到“一项目、一辨识、一评价、一档案”精准管理,在施工现场设置“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牌”,实施危险源“举牌”可视化管理,实行动态监管机制。锌基合金EPC项目获评“全国有色金属建设行业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动态监管,强化闭环整改。隐患“吹哨人”制度。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沟通渠道,岗位工发现隐患后可随时拍照上传,安全员48小时内回复并跟踪整改,隐患整改率达100%。应急能力提升。开展2025年安全生产月“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主题活动,组织事故模拟演练20场次,员工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文化浸润,培育安全基因。安全宣教常态化。扎实推进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利用班前会、宣传栏等载体普及安全知识,确保各项安全防控措施落实落地。2025年共开展全员安全培训9场,覆盖637人次。岗位练兵引领。开展安全生产岗位练兵8场次,实现隐患识别率进一步提升,同步推动标准化作业流程全面落地,筑牢一线安全防线。安全文化浸润行动。举办“安全宣传咨询日”6场,覆盖321名职工沉浸式参与,发放安全宣传产品868份,推动安全文化入脑入心。

  有色西勘院以“师傅+徒弟”团队为纽带,构建“老带新、传帮带”长效机制,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精准结对,实现人才定制化培养。师资库建设。遴选专业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及业务主管等各领域骨干73名组建公司师资库,确保每位徒弟匹配专业领域导师。在延续公司5·50工程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培养基础上,已有106对师徒结对,覆盖新员工、转岗员工及技术骨干等人才群体。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徒弟岗位需求及职业规划,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并结合季度考核评估结果,动态优化调整培养计划。师徒共进联动机制。将人才培养成效与师傅带教质量、徒弟职业晋升路径深度关联,建立以徒弟成长进步为核心指标的导师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资格、专项津贴发放等激励措施直接挂钩,形成“师傅用心教、徒弟努力学”的双向激励生态。

  过程管控,确保培养实效。双轨考评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阶段性考核,促进师徒双方在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方面的协同发展,强化技能精进与团队协作效能。培养周期届满后实施期满考核,全面评估师徒双方在培养期内取得的工作成果、技能进阶水平及技艺传承成效。项目实战锤炼。师徒共赴项目现场,以重大工程项目为熔炉锤炼实战能力,成功解决漂卵石地层成孔、深基坑降水回收利用、边坡防渗加固、钢结构精准安装等一批现场技术难题,实现经验传承与创新突破的双向赋能,锻造新时代国有企业的复合型铁军。

  长效激励,激发传承动力。物质精神双激励。依据季度考核评价结果兑现师傅奖励;设立“优秀师徒”奖,对年度培养成效显著的师徒组合进行奖励,通过树立标杆典范,持续强化“传帮带”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开展多样师徒传承活动,通过专家讲堂、现场观摩、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传授专业技能,弘扬工匠精神。职业通道贯通。为表现优异的徒弟开辟快速晋升通道,在岗位竞聘、职级评定中优先考虑。

  面向“十五五”,有色西勘院将持续深化人才强企战略,以“勘研先行”夯实技术根基,以“材装并进”拓展产业链条,以“高端绿色”引领转型方向,以“产链融合”塑造竞争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赋能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发展中勇担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人才驱动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