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我省加强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系统布局,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平台搭建、果转化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对接更加紧密、产教融合平台载体更加完善、高校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更加彰显
报告指出,2021年以来,全省本科高校布局建设新一轮省重点学科472个,其中344个直接服务重点产业链群,遴选特色骨干学科群13个,设置智能制造工程等急需学科140个、交叉学科28个,新增专业点540个、撤销199个,理工农医类学科占比达到58%、博士点占比达到69.9%;高职学校新增专业点2893个、撤销2027个,直接服务重点产业链群的相关专业点比例提升至75.05%。支持高校立足办学优势、特色,面向我省重点战略产业建必威官方网站设优势、特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408个,立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14个、省级高水平职业教育专业群142个,“少林武术”“长垣烹饪”“漯河食品”等一大批河南职教品牌享誉海内外。
搭建融合平台,加强试点示范引领。围绕我省区域和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1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65个、创新联合体39个,认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9个、培育单位10家,认定省产业研究院55 家,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研攻关、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探索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新路径。引导鼓励企业、高校共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22家,省实验室3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47个;支持高校建设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8个、省协同创新中心46个、校企研发中心2560个,实现对我省主导产业全覆盖。
加强科技创新,支持成果转移转化。鼓励企业、高校聚焦我省重点产业链群创新发展,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凝练一流课题,开展协同攻关。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印发《河南省“科技副总”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向企业一线名“科技副总”已全部到位。打造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入库技术需求 6500余项、技术成果近 7.2万项,实现成果及需求对接9400余项。2024年全省高校获授权专利7503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869项,合同金额3.68亿元、是2021年的3.7倍。
深化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开展联合人才培养,支持高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职业院校“双高工程”,立项建设116 所高水平职业院校和152个高水平专业群,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优化教材内容形式,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在职业院校全面推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等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记者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