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心无旁骛钻研技术,离不开近年来公司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搭建的良好平台。”在王晓东创新工作室,他指着几项正高效应用于生产一线的技术成果感慨道。这些成果,是他带领团队攻关的结晶。如今,在公司像王晓东这样拥有广阔舞台的技术骨干越来越多。这背后,是公司以系统性思维打出的全链条的人才建设组合拳,正持续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人才工作不是人力资源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各级党组织扛在肩头的政治责任。在公司,“党管人才”被置于首位。公司党委牵头抓总,各级党组织书记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头抓,将人才队伍建设深度融入经营生产中。
“党组织联系人才机制,让我们这些搞技术的人员心里特别踏实。”一位核心技术骨干深有感触。公司各基层党组织分层联系核心关键人才,定期走访不仅解决实际困难,更主动征求意见、建议。对于新入职的重点高校主体专业毕业生,党组织依据专业特长实施青年人才定期联系制度,让他们一入企就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关怀,干事创业的热情被迅速点燃。
精准的薪酬杠杆向关键岗位和高贡献者倾斜,“价值创造者获得价值回报”的理念深入人心。牛旭红的经历就是写照:2017年“长钢工匠”,2019年首届“首钢工匠”“山西省劳动模范”……职称评审一路畅通,工作室平台支撑有力,创新成果得到重奖,实现了“事业留人、感情留心、待遇留才”的有机统一,让人才真正扎根在长钢这片沃土。
面向未来竞争,公司着力构建支撑核心竞争力的“三大人才支柱”,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精准施策。
经营管理人才瞄准治理现代化。各单位党组织摸清领导人员底数,科学规划老中青梯次配备,持续优化年龄和专业结构。考核评价坚持业绩导向,日常了解与年度考评相结合,结果刚性应用于领导人员“能上能下”,树立起担当作为的鲜明标尺。后备力量建设超前谋划,挂职锻炼成为年轻领导人员成长的“加速器”。“跨作业区、科室的交流,让我对作业全流程有了更深理解,管理思路也更开阔了。”一位经历挂职锻炼的年轻领导人员坦言。各类培训班、青年干部(骨干)培训班则持续为队伍建设注入活力。
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攻坚科技创新。公司深入推进“一引领两融合”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鼓励科技人才投身技术攻关,对创新成果、科技论文给予奖励。大胆使用青年人才,让青年人才为经营生产注入活力。“入职满三年重点高校主体专业、岗位业绩突出的青年人才,就有机会挂职专业技术岗位,参与核心项目,成长速度大大加快。”长钢工程青年技术员刘玮强表示。公司明确在科技项目和QC小组中为青年人才预留席位,让他们在创新前沿“经风雨、长才干”。
近年来,公司获得授权国家专利成果242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奖5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项,冶金科学技术奖2项,首钢科学技术奖30项等;公司高度重视QC小组暨质量信得过班组活动的开展,在省优、国优评选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技能操作人才锻造能工巧匠。技能人才是公司的根基,公司持续完善技能等级自主评价体系,依托山西省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冶金行业职业能力评价站,不断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质量,确保证书“含金量”十足。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以赛促学、以赛强技”氛围浓厚,从行业到集团再到公司,竞赛舞台广阔。职工创新工作室与“五小”竞赛深度融合,成为职工创新的热土。
公司职业技能大赛从1989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九届,成为公司培养各类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公司以职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深入开展创新活动,在省、市“五小”竞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真没有想到,我凭借一线积累的工作经验和高技能等级证书,也能参评工程师职称!”李慧清激动地说。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公司积极落实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职称的互认通道。同样,鼓励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具备工程系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彻底打破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为职工成长铺设了多元赛道。
为加速职工技能水平提升,公司构建了立体化培训赋能体系。各单位围绕公司年度目标任务及职工综合素养提升,扎实开展关键技能、“一岗多能”、专项技能培训。贴近现场的小讲堂、单点课注重实操实效。扎根于传统的“师带徒”“工匠带徒”机制持续焕发新生机。内部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领导人员上讲台”、高技能人才经验分享成为常态,知识沉淀与共享蔚然成风。
2020年10月,公司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牛旭红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揭牌,不仅是对公司技术实力的认证,更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节点。它以解决生产难题为根基,以人才孵化为引擎,为企业降本增效、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2024年12月12日,职工培训中心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正式授牌,为打造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职工成长成才平台,满足公司及区域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建立科学务实的人才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这把“标尺”重点衡量三个方面。一看领导是否真重视,二看工作是否真落实,三看效果是否真显现。用考核这根“指挥棒”,管出真重视、真落实、真效果,让人才真正成为公司发展的动力……
公司以“党管人才”为统领,系统谋划人才队伍建设,以创新机制畅通发展路径,以严实考核保障措施落地,助力公司发展。这套人才队伍建设组合拳,不仅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锻造了一支能担当、善作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必威官方网站激励力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通过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和能力,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和市场开拓提供关键支撑,为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