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才已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的核心要素。近日,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脑机接口这一前沿领域的人才培养指明方向,规划到2027年取得关键技术突破,2030年产业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近期多地推出人才新政,厦门出台“AI产业人才8条”,武汉硚口区发布新政以优厚待遇广纳贤才。此外,多地在人才服务与交流方面积极作为,三亚推出人才诉求“全链条”服务机制,2025太湖人才发展大会、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加速营行动等活动相继开展,“海外英才北京行”和海外名校博士北京行也为留学生与企业搭建对接桥梁。与此同时,各类人才赛事申报信息不断,为人才提供展示平台与发展机遇。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电极、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脑机接口产品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消费等加快应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打造2至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开拓一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培育2至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此外,还要优化人才培养。加强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布局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现代化产业学院等特色学院。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合作,共同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工程型人才,增强高水平人才供给。建设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大力培育产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海外人才交流引进,健全人才服务体系,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厦门市近日出台实施“AI产业人才8条”,围绕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方面出台支持举措,以人才支撑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支持设置人工智能特聘岗位,企业可面向海外自主引才。对掌握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带来重大影响、重大突破的顶尖人才,“一事一议”给予专项支持。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大赛、中国人工智能大赛等知名赛事获奖选手、团队来厦创新创业的,享受重点产业骨干人才10万至15万元补助;推荐入驻“零租”孵化器,最长3年免租;提供算力、模型、资金等创新资源支持。中国人工智能大赛、“鹭引五洲才聚八闽”全球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团队带头人、主要申报人,可申请认定市高层次B类、C类人才,享受医疗保健、交通出行等人才保障优待。还包括赋予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市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将人工智能专业职称拓展至副高等。
8月5日,在武汉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硚口区介绍了该区新推出的《关于进一步激励人才引领支撑硚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新政首先以《硚口区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为纲,将人才精准划分为A(国内外顶尖)至E(区级)五类,分类标准动态更新。企业引才动力被重点激发:新引进的A至E类人才,企业最高可按每人20万元标准获得奖励;引进重点产业人才及海外博士、博士后,可按实际投入的10%获得奖励。在青年人才端,诚意十足的福利政策同步推出:求职青年可享最长15天免费入住“武汉青年人才之家·硚楚驿站”,入住并求职硚口者可获200元“就在硚口”体验券。创业大学生福利同样吸睛: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获省级扶持的,硚口提供1:1配套支持;“英雄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并落地项目,最高可获20万元扶持。
近日,三亚推出“人才诉求联动处理工作机制”,该工作机制紧扣人才个性化需求,构建“诉求收集、协同办理、跟踪反馈、总结评估”全链条服务机制,着力打通人才服务落地“最后一米”,营造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工作机制畅通“线上+线下”双通道,多角度、多维度掌握人才急难愁盼问题。线上直达,依托“三亚人才”“三亚党建”等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征集专栏,并在12345政府服务热线设立人才专线;线下触达,各级政务窗口、用人单位设置“人才意见二维码”,常态化深入高校、医院、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同时,打造实体化“人才会客厅”,通过政策宣讲、专题研讨等形式,推动职能部门与人才代表面对面交流,实现人才诉求精准归集。
8月8日,2025太湖人才发展大会开幕,各路英才围绕“爱国奋斗·智创未来”这一主题相聚无锡。活动期间,江苏省集成电路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揭牌。无锡携手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江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同打造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平台,“芯动力”人才发展计划(无锡高新区)区域中心等5个区域创新合作平台,总规模超70亿元的8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太湖湾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以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一批2024无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果重磅发布。
8月7日,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加速营行动暨威海国际人才港推介活动在威海举行。活动现场为6家国际人才港入驻合作机构授牌,并向6名加速营专属顾问、投资顾问颁发聘书,宣布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加速营行动启必威官方入口动、威海国际人才港开港。威海国际人才港是全省首家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与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融合建设,以落实留学人才和外国人来华工作“一件事”双试点为契机,创新构建“一港五平台九中心”功能体系,聚焦海外人才、外国专家、技能人才、青年人才、博士(后)等群体,整合人社、科技、公安等多部门资源,集成政策咨询、创业孵化、成果转化、技能培训、海外拓展等全链条服务,集中解决人才在就业、创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成为人才来威发展的“第一站”。
日前,第14届“海外英才北京行”夏季专场·走进顺义系列活动在北京市顺义区HICOOL产业园启动。来自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米兰大学等16所知名高校的近30名留学生受邀参访,并与北京地区重点企业和创业园区对接洽谈。启动仪式上,HICOOL获奖项目代表、海外毕业生代表分享了创新创业的亲身经历和体会。顺义区投资促进中心重点推介了区域的发展环境,全面展示了顺义在产业集聚、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留学人才回国服务示范区——海外学联服务站”成立,该服务站将为有意来京的留学人才提供各方面支持。
8月4日,由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北京市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的“2025海外名校博士北京行”活动启动。50位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博士博士后齐聚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式开启为期5天的深度参访与对接之旅。启动仪式后,通州区系统介绍了副中心的战略定位、产业发展优势及人才支持政策,多家创新企业现场招贤。首日参访行程聚焦产业前沿,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展示高度自动化智能制造实力;京东集团全球总部呈现了智慧物流与数字技术全球布局。博士团还深入朝阳、海淀、昌平、丰台四区,参访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中关村学院、昌平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怀柔实验室、丽泽城市云客厅、中关村丰台科技园等用人单位,全方位感受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蓬勃活力与引才诚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5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新增批次)已启动申报,可享最高300万元资金支持,资助期限为3年。该项目旨在吸引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回国(来华)工作,共同开展前沿科研创新。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新疆大学等机构诚邀优秀海外青年学者依托学校申报。
近日,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陕西省博士后资助工作的通知》。此次博士后资助工作涵盖科研资助、人才支持、学术活动及安家补助四项内容,全方位支持博士后人才发展。三秦博创人才支持项目面向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31日期间新进站的非定向全职博士后,计划遴选25人,提供每人每年20万元、最长2年资助,申报截止时间为9月10日;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面向在站博士后,分为2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四类资助标准,截止时间同样为9月10日;陕西省内博士后设站单位承办相关科技服务或学术交流活动,可申请每期5万至10万元经费支持,申报截止时间为8月31日;博士后安家补助面向2022年1月1日后出站、2025年6月30日前落户陕西的博士后,符合条件的出站博士后可申领到30万元一次性安家补助,申报截止时间为8月31日。此次资助计划通过多元化的支持政策,为博士后群体提供从在站科研到出站留陕的全周期保障,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博士后人才,进一步推动陕西成为科技创新与人才汇聚的高地。
8月9日,第五届湖南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开启报名,将通过路演公开选拔一批在湘或有意来湘的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给予经费支持,进一步促进项目与创投必威官方入口资本、创业政策、创业服务的有效对接,激发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热情。据了解,参赛项目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具备规范的经营管理体系和社会良好信誉。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申报人在国(境)外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具有国(境)外访问学者、联合培养、博士后等经历,或为来华外籍人士。申报人为项目核心成员或创始人,对项目具有实质性主导权;项目的商业、管理模式科学可行,具有良好的市场预期与发展价值。项目涉及的知识产权不存在权属纠纷,且未违反相关保密协议、竞业禁止等规定。已获“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及往年本赛事资助的项目不得重复参赛。大赛报名将于2025年8月31日截止。
信息综合自新华网、央广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海南日报、潇湘晨报、闪电新闻、湖北日报、湖南日报等。